全球貿易環境正經歷深刻變革,貿易戰擾亂全球供應鏈,傳統上依賴歐美市場的香港紡織業面臨關稅壁壘、供應鏈斷裂及地緣政治等壓力,但有危自有機,業界素來靈活變通,此時此刻正是化被動為主動、開拓新市場、實現新突破的良機。
今年全國兩會的工作報告,為中國經濟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藍圖,也為行業注入了新增長動力。筆者參與兩會後,深刻感受到工作報告傳遞的政策紅利與市場信心,數據顯示2025年首季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.6%,五一假期消費熱潮進一步印證了政策效果,這對服裝、家紡等紡織消費品需求的回暖構成直接利好。
民營經濟是紡織業的支柱,相信中央政府將加大政策扶持,優化營商環境,降低企業稅費負擔,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,以緩解中小型紡織企業的資金壓力。尤其目前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,未來一年仍充滿挑戰,但中央政府已展現出穩經濟的決心與能力,單是五一假期消費熱潮帶動市場購買氣氛,已充分反映政策對消費的提振作用。筆者深信,中央政府「口袋裡的法寶」絕對不少,將因時制宜地推出針對性措施,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,為各行各業創造更多發展機遇。
發揮「超級增值人」角色
香港擁有「背靠祖國、面向國際」的優勢,筆者認為業界應將眼光從歐美市場轉向亞洲,中國作為全球最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,仍是世界經濟的共同機遇。同時,東盟、中東等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市場需求穩步增長,為業界提供了新的增長跑道。
根據最新數據,東盟連續四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,2025年第一季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6.6%。中國與東盟10國合計人口超過20億,相當於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,市場潛力無可限量。香港作為國際商貿樞紐,憑藉中西文化交融的底蘊、成熟的商業網絡以及對東南亞市場的深入了解,具備獨特的「超級增值人」角色,能有效助力國內外企業開拓新興市場。
與「國潮品牌」併船出海
進一步而言,隨著內地國潮品牌的快速崛起,業界迎來了新合作機遇。事實上,筆者多次提出國潮品牌與港企一同「併船出海」,尤其不少品牌不僅在國內市場表現搶眼,並有「出海」意願,如有熟悉國際標準與市場需求的港企作「領路人」,將強化他們「出海」的信心。筆者也認為,港企熟悉國內文化,又有國際營商經驗,應發揮其獨特優勢,把握好此「黃金機會」,將「中國產品」與「中國品牌」推向全球。
筆者亦希望,特區政府可進一步提供政策支持,吸引內地品牌來港設立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;同時不少東盟品牌計劃進入內地市場時,多選擇香港作為首站,這種「引進來、走出去」的雙向互動,有助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時裝中心,充份發揮香港作為全球商貿橋樑的價值。
以實際行動支持香港
正如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所言,香港是祖國的「鑽石」,閃閃發亮。作為工商界應發揮好自己的企業優勢,深化與內地國潮品牌的合作,用好國家政策,抓住「一帶一路」市場的機遇,時刻留意國家安全風險,以實際行動向香港經濟投下信任票,一起為香港繁榮穩定注入更多活水。筆者相信,業界的未來,不僅在於應對挑戰,更在於創造機遇,以香港為橋樑,共同開創亞洲紡織業的新格局。
第十四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、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、香港紡織業聯會名譽會長陳亨利